mk体育打造一流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平台发布日期:2025-10-14 浏览次数:

  MK体育(MKsports)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综合性娱乐平台永久网址【363050.com】,mk体育体育遥遥领先于其他同行,每天为您提供近千场精彩体育赛事。更有mk、mk棋牌、m票、mk电竞、mk、mk电子以及全球各地赛事、动画直播、视频直播等服务。即刻下载mk体育app体验精彩赛事投注。mk体育,mk体育官网,MK体育APP,MK体育注册网站,机会多多,惊喜多多。

mk体育打造一流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平台

  6月14日,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非粮能源中心)启动挂牌仪式在广西科学院举行,由此标志我国第一家以推进非粮生物能源产业工程化为目标的创新平台全面投入建设。

  会后,记者就国家非粮能源中心建设的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采访了该中心主任、广西科学院院长黄日波教授。

  说到国家非粮能源中心建立的意义,这位在酶工程领域作出突出成绩的留英回国博士认为:“这是我国应对能源危机、保障能源、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他说,能源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地热能等是一次能源,电力和氢能是典型的二次能源。随着地球上的一次能源尤其是石油与天然气日趋枯竭,人们又将能源分为可再生和不可再生能源。前者有生物质能、太阳能、水电、风能、地热能等,而后者主要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

  据统计,2005年全世界已探明的可采储量煤炭9831.6亿吨,石油1619亿吨,天然气179.53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煤炭为1886亿吨,石油619亿吨,天然气2.23万亿立方米,根据目前开采速度,分别在75年、17年和20年后枯竭。

  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石化能源一样,生物质能源是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一种储存形式,所不同的是,石化能源在地表下贮存长达数百万年,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原来构成植动物残体的碳水化合物中的氧基本上被微生物利用而消耗掉,剩下的是碳和氢两种成分,而且石化能源积累的碳量是几百万年的光合作用产物的总和。当人类在一百年左右的时间里将过去几百万年积累的碳燃烧,释放出来的CO2 ,远远超过当今地球所有植物光合作用所能固定的量,必然造成CO2 不平衡,导致全球温室效应和气温上升。

  生物质能源却不同,它的利用基本遵循这样一个规律:当年合成次年使用。今年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是几年前生物光合作用的积累,其利用后所释放的CO2 正好可供下年植物生长吸收利用,这样就可达到CO2 的基本平衡。因此,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不会造成大气中CO2 净增加,也不会导致温室效应。

  在简要分析了能源开采利用的现状后,黄日波说,能源危机、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当今全球性的三大问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特别是非粮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资源,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关注。因为,非粮生物质能源,不仅可部分替代化石能源,缓解能源危机,还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食争地的特点。同时,其产生的排放低于化石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越来越多的国家已把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作为缓解能源、粮食、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黄日波说,化石能源作为一种传统能源,目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80%以上。它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正面临枯竭的境地。为了应对化石能源日益不足的困境,许多国家把目光放到了生物质能源。2007年全球生物乙醇产量已经达到4500万吨,其替代规模是其他可再生能源不能相比的。预计,2020年前后将发展到2亿吨,约相当于现在世界石油生产量的5%,生物燃料替代化石燃料已驶上了快车道。

  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巴西等国家开始利用玉米等粮食作物生产然料乙醇。然而,进入21世纪,世界粮食供给面临较大困难,如果再用粮食来生产乙醇等生物质能源,将给全球带来新的粮食安全问题。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6年和2007年,美国用5340万吨和65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是1.5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量。2007年,菲律宾农业部划定72.5万公顷原用于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用于种植能源作物,导致大米减产,只好通过进口来弥补粮食不足。

  黄日波说,本世纪之初,我国曾为解决陈化粮压库,建了4个燃料乙醇厂。经过几年消化,陈化粮所剩不多,面对近年来世界粮食紧张,粮价飚升,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已逐渐认识到从长远发展看,生物质能源不能以粮食为主要原料,不能与粮争地、与人争粮、与畜禽争粮,以非粮作物和农作物的废弃物生产乙醇才是最终出路。

  出于粮食安全考虑,我国不再鼓励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燃料。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中,明确把用木薯、甜高粱、秸秆等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作为支持重点,从政策上明确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将坚持以非粮为主。

  “广西具有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的资源优势。国家非粮中心落户广西,除了广西在非粮生物质能源研发及生产起步较早,具有一定基础条件外,很重要的方面是广西拥有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的良好环境与资源。”黄日波说,木薯,用途广泛,产业链长,是非粮生物质能源重要原料。广西是我国木薯的最大生产省区,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的70%以上,还是我国第一个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和封闭使用省份。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粮食安全、生产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以木薯为主要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优势十分突出。我国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不足400公斤,不可能大规模用粮食生产燃料乙醇。用木薯生产燃料乙醇,不仅成本较低,而且木薯粗生易种,耐旱耐瘠,对土壤条件要求较低,可在矮丘缓坡种植,不与粮田争地,有利于产业的协调发展。

  广西还是我国甘蔗种植大省,甘蔗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占全国65%以上。甘蔗作为自然界光合作用效率最高的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最好的原料。

  说到国家非粮中心的建设目标,黄日波充满信心。他说,国家将非粮工程中心放到广西,是对广西的信任,我们将竭尽全力,把中心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工程化平台。

  中心三年建设期的主要目标是:根据国家科技中长期规划,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木薯、甘蔗、纤维素等非粮生物质能源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就产业化亟待解决的技术经济问题,开展共性技术攻关、成果孵化和转化,人才培训和技术服务,为推动我国非粮生物质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其主要任务是:

  (2)开展非粮能源产品木薯燃料乙醇、甘蔗汁及糖蜜燃料乙醇、纤维素燃料乙醇、生物丁醇和生物柴油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4)开展木薯酒精废液厌氧发酵处理、能源生产中废液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

  建设期三年内,中心将完成省部以上科研项目10~15项、取得科研成果6~1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果4~8项、申请国家专利5~8项、每年为行业培训各类人才100人次。

  黄日波认为,为了保证任务目标的完成,首先在机构设置、管理和运行机制上要做到科学。根据中心的目标任务、未来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将设立能源作物良种选育技术、能源作物规模栽培技术、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生物质综合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技术5个研究室;新建和扩建糖薯实验室、生物炼制、厌氧发酵、热化学和生物基材料5个实验室;以及木薯甘蔗良种繁育和规模化栽培示范,生物质发酵、生物工程酶制剂、生物基化学品中试,高效木薯甘蔗燃料乙醇、生物厌氧废液处理产业化示范三大基地。

  黄日波强调,要以新的机制引领中心建设,在建设中坚持:(一)坚持通过中心这个平台,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二)注意跟踪国内外生物质能源技术最新进展,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完成中心建设的各项指标。

  他认为,广西是经济、科技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建立有利于吸引、凝聚人才,充分调动、发挥科技人员积极性、创造力的新型科研体制和机制尤为重要。为此,中心建设首先要在如何搞好机构开放、服务和人员合理流动上下工夫。

  一是,建立开放式实验室。发挥中心实验仪器设备优势,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引入竞争机制,设岗不设人,实行项目聘任制,促进人才良性流动,以更好地吸收院校、科研机构的研究开发成果,进行后续工程化开发。

  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搞好上下联动,即上联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下联高新技术企业,共同承担国家、地方科研攻关项目。积极引进非粮生物质能源领域的最新成果,搞好消化、吸收、再创新。

  三是,建立开放式成果孵化中试基地,为行业和企业提供成果中试放大、成果工程化验证。

  四是,建立、完善技术服务体系,推进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抓好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训。

  黄日波表示,中心将通过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建好五大平台,即非粮能源作物栽培共性技术平台、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工程化成果孵化平台、成果转化和综合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形成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孵化中试基地;完成中心固定人员和流动人员的聘任和岗位设置;组建起一支结构合理、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团队。

  他把中心工作的重点定在成果的工程化上。他认为,目前生物质能源生产技术、设备日臻成熟,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效益。而实现生物质能源工程化的关键又在寻找高效催化剂,将酶的成本降下来。

  他说,无论石化加工,还是生物质原料生产和纤维素分解,都需要催化剂:无机催化剂或生物催化剂。但是,目前人们对催化剂的作用以及如何控制等了解还十分有限。比如,如何人工设计并制造一个符合新用途的新型催化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黄日波最后表示,中心将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以先进的发酵工程、酶工程和基因工程及相关工程技术为主要手段,以实现非粮生物质能源生产原料自给,非粮生物能源生产高效、低耗、清洁为目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中心打造成为人才队伍一流,工程技术水平一流、工程试验条件一流、管理运行机制一流,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的中坚力量,为我国非粮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